邵陽新聞網(wǎng)訊(通訊員 歐陽云開) 歐光垣,中共黨員,武岡市財政局工會主席,稠樹塘鎮(zhèn)飄坪村“第一書記”。自擔任“第一書記”以來,他始終保持良好的政治本色和人民公仆的崇高品德,用對黨和人民的忠誠,對扶貧工作無比熱愛和滿腔熱血,抒寫著自己平凡與無悔的人生。他被評為武岡市優(yōu)秀“第一書記”、武岡市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、武岡市優(yōu)秀結對幫扶干部。
飄坪村,隸屬武岡市稠樹塘鎮(zhèn),距武岡城區(qū)43公里,與新寧縣高橋鎮(zhèn)、安山鄉(xiāng)接壤。全村有20個村民小組,1775人。2015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22戶,369人,占全村人口的22.4%。三年前的飄坪村,經濟十分落后,人民生活水平低下,思想陳舊,觀念落后,社情關系復雜,民風強悍,社會治安管理難度大,群眾對政府滿意度不高,2014年底,綜合治理在稠樹塘鎮(zhèn)倒數(shù)第一,武岡市501各村和社區(qū)中倒數(shù)16名,是武岡出了名的貧困村和綜合治理落后村。
歐光垣同志2015年元旦受組織派遣,帶著黨建、精準扶貧的重托,來到武岡市稠樹塘飄坪村擔任“第一書記”。2015年來,在歐光垣的領導到下,村支兩委領導班子站在講政治的高度,以穩(wěn)定壓倒一切為方針,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,扎實開展平安村活動,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,全力維護社會政治穩(wěn)定,努力構建新形勢下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,綜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,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創(chuàng)造安全有序、文明、友愛的良好環(huán)境。
和諧、安定的飄坪,孩子們最歡樂
建章立制,加強領導,落實責任
社會治安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能否安居樂業(yè),關系到飄坪村能否早日脫貧致富,奔小康。為營造一個和諧穩(wěn)定的社會環(huán)境,村支兩委將綜合治理工作納入全盤工作的重中之重。歐光垣同志認為,搞好綜治工作,制度是基礎,組織是保障,領導是關鍵。
健全組織機構。建立了以歐光垣同志為指導員,村書記為主任,其他村支“兩委”同志為成員的綜治管理中心綜治領導小組、禁黃賭毒領導小組、普法領導小組等,成立了“一長五員”民間協(xié)調機構,負責履行轄區(qū)綜治工作指導協(xié)調,矛盾糾紛調處,普法教育等職責。村里每年至少召開4次以上的村支“兩委”會,研究和部署全村綜合治理工作。
精心部署,明確責任。為強化責任意識,每年年初村支兩委與小組負責人,小組與村民戶主逐級簽訂綜治責任狀,按照“誰主管,誰負責”的原則,明確目標,使綜治工作級級有人管,層層有人抓,形成了上下齊抓共管的格局,全村形成了上下聯(lián)動的治安工作氛圍,營造了一個“層層有人抓、處處有人管、人人懂綜治、事事為綜治”的綜治管理良好局面。
健全制度,完善措施。對各種矛盾糾紛,及早發(fā)現(xiàn),及早解決,把一切不穩(wěn)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(tài)。結合飄坪村實際制訂了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實施方案》、《平安村標準》、《平安家庭標準》、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六項制度》等規(guī)章制度,對全年的綜合治理工作進行細致安排,做到有組織機構、有計劃目標、有活動開展、有小組負責、有檢查驗收、有總結表彰。嚴格按照 “四不發(fā)生”的目標開展工作,實現(xiàn)了無群眾上訪等政治事件,無黃、賭、毒事件,無經濟、刑事案件,無偷盜、打架斗毆、破壞生產損壞財產現(xiàn)象,實現(xiàn)了群眾安居樂業(yè)。
打鐵還靠自身硬,做群眾表率,當干部模范
“第一書記”吃住在農村,與群眾零距離接觸,3年下來,歐光垣同志的心與飄坪的鄉(xiāng)親們融在了一起,成了一名飄坪人,也成了飄坪村的“大管家”。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共產黨員,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,以身作則,盡職盡責,廉潔自律、作風民主,困難面前沖鋒在先,把“立黨為公,執(zhí)政為民”的思想貫徹于自己的一言一行。雖然住在老鄉(xiāng)家,但從不參加任何牌局、飯局,要求別人做到的,自己必須先做到,要求別人不做的,首先自己不做,在維護社會治安中用實際行動做表率,當模范。歐光垣同志認為,只有自己的身正風清,才能帶領全村人民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不走歪路邪道,才能為飄坪村的經濟社會發(fā)展,營造了一個風清氣正、遵紀守法、和諧美好的環(huán)境。
開展“第一書記”信訪接待日
以“服務群眾,方便群眾,群眾滿意”為宗旨,搞好信訪維穩(wěn)工作。每月的15日,為“第一書記”信訪接待日。歐光垣同志在接待信訪問題時,做到熱情接待,耐心解決,公平處理;對信訪人提出的問題,能夠當場答復和解決的問題,予以當場答復解決;當場答復解決不了的,改天親自登門解決。做到問題不查清不放過,問題不解決不放過,做到事事有結果,件件有回音,最大限度讓百姓滿意。
在重大節(jié)日、重大活動前,對村信訪矛盾和社會治安形勢進行分析,對可能發(fā)生的群體上訪和非正常上訪苗頭提前介入,安排人力,將重點人員采取“二幫一”或“三幫一”的穩(wěn)控工作機制,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(tài),將人員控制在當?shù)?,三年來,歐光垣為群眾化解矛盾糾紛100多起,無一起群體上訪事件,未發(fā)生一起民轉刑事件。實現(xiàn)飄坪村社會穩(wěn)定,群眾安居樂業(yè),有力地促進了村經濟社會的和諧穩(wěn)步發(fā)展。
求真務實,搞好民調工作
毛主席講:“沒有調查,就沒有發(fā)言權”。要想搞好綜治工作,必須深入群眾,搞好民調,了解民情。在“三聯(lián)兩訪一幫”走訪活動中,歐光垣同志雖已年過半百,但依舊朝氣蓬勃、滿腔熱情,徒步翻山越嶺,不畏艱難困苦,走組串戶,風里來雨里去,開展民情大走訪了解村情民情,了解群眾所想所需,發(fā)現(xiàn)新問題,尋找矛盾的根源,研究化解矛盾的方法,找準處理矛盾的落著點和切入點。堅持從群眾來,到群眾去,向群眾學習。每年兩次民調,時間長,任務重,點多面廣,但歐光垣同志堅持全覆蓋式走訪,不搞花架子,不搞形式主義,用求真務實的態(tài)度,對全村435戶群眾逐戶進行走訪,走訪群眾2000人次。3年來,數(shù)百件的各類矛盾糾紛,98%在他手中調解成功,他耐心處理著法律難處理、公安不便管理、村里推不掉、百姓又需要的各種瑣碎麻煩的生活糾紛,讓自己的愛心升華為雨露滋潤父老鄉(xiāng)親。
歐光垣組織村民召開民情懇談會
開展普法教育,提升全民法制意識
為了改變飄坪村綜治落后的面貌,歐光垣同志堅持“以人為本”,把群眾的法制教育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,廣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,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法制意識,只有讓群眾學法、知法、懂法、用法,才能真正地實現(xiàn)法治社會。他認真開展對黨員、干部人員的法制教育,加大領導干部和黨員的學法用法力度,將法制教育列入了村中心組學習,促進了依法決策、依法行政;抓好村干部的法制教育,促進村務公開、依法治村,廣泛開展法律進戶活動,將普法宣傳活動深入到每個家庭,每一位群眾,做到家喻戶曉,老少皆知。三年間,發(fā)放普法宣傳資料4000余份,培訓率100%。
為了在普法的路上不拉下一個人,有時候要到村民家四五次才能碰到人。歐明良同志由于常年在鄰村和村各組流動務工,每天早出晚歸,很難在正常上班時間見到他,為了給他上普法課,歐光垣同志通過多種渠道尋找,最終在鄰村的工地找到他,單獨為他進行40分的普法教育。歐明良激動的說:“感謝歐書記,專門為我上法律課,深受教育,聽了您的課,使我懂得了常用法律的基本知識,學會了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,學會了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。”
從點滴做起,心系民生,群眾冷暖掛心頭
古人云:“倉廩實而知禮節(jié),民不足而可治者,未之嘗聞”。歐光垣懂得這句話的深刻哲理,他認識到,作為“第一書記”,只有讓群眾的心暖了,才可能實現(xiàn)社會和諧,才能打造平安飄坪。
深入村民家中了解群眾疾苦,關心群眾冷暖
對老百姓說,住房的溫暖才是真正的溫暖,路通水渠通,群眾才能脫貧致富。2015年來,在市委市政府和財政局的大力支持下,經過歐光垣的不懈努力,飄坪村向政府爭取扶貧資金1088萬元。一是投入98萬元,改造D級危房15座,C級危房8座,總建筑面積達到700多平方米,讓困難群眾有了溫暖的家;二是硬化村級公路6.2公里,投入資金235萬元;三是投入98萬元,修建村級綜合服務平臺、村級衛(wèi)生室、文化體育廣場;四是106萬元,整修年久失修的山塘5座、新建標準水渠2000余米;五是投入200萬元,建設人畜飲水工程;六是投入50萬元,為500戶群眾,建設村村響戶戶通工程;七是投入199萬元用于土地整改和農網(wǎng)改造工程。路通了,塘水滿了,渠道水暢了,網(wǎng)通了,房新了,一件件事實,一滴滴情感,讓群眾受到了實惠,嘗到了甜頭,鄉(xiāng)親們友善了,各種社會矛盾大幅度減少,鄰里們和睦了,群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,增強了群眾對村干部的信任和理解。群眾看到了黨和政府對自己的關懷,千方百計讓群眾過上好日子,都說共產黨好,政府好。現(xiàn)在走在村里的每個院落見到的是一張張堆滿幸福的笑臉。
2015年綜合治理民調,飄坪村在稠樹塘鎮(zhèn)排名第一,武岡市排名第50名,前進了435位,2016年綜合治理為稠樹塘鎮(zhèn)第一,武岡市排名第18名,較2014年提高了466個名次。一份耕耘,一份收獲,2017年上半年飄坪村的綜治工作再創(chuàng)新輝煌,在鎮(zhèn)排名第一,全市排名第4名,由昔日的綜治落后村躍入先進村。
昔日干枯的移山水庫,加固維修后清水滿滿
以心換心,用真情感化矛盾,竭力維護社會穩(wěn)定
歐光垣擔任“第一書記”期間,深入群眾搞民調,掌握第一手資料,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化解矛盾,解決糾紛。最讓人勞心費力的事,莫過于做群眾工作和解決群眾糾紛。在處理村民內部矛盾糾紛時,歐光垣探索出一套運用組織、法律、行政、民間、情感等手段的基層調解工作法。
協(xié)調村民建房矛盾
走到哪里群眾工作就做到哪里
最讓飄坪村委頭疼的事是幾任村委沒有解決的兩件事,第一件事是2001年8組村民林親群截留武岡市劃撥的6000多元惠農資金,不肯拿出來歸還于村委,幾任村委領導上門做工作,都沒有結果。第二件事是19組劉興剛占用村委惠農資金2000多元,村委上門催要多次,同樣不肯拿出來分給村民,群眾意見非常大。因此發(fā)生多次斗毆,幾屆村委處理未果,影響極壞。2015年,這兩件事的處理落在歐光垣的身上,通過走訪村民,了解林親群和劉興剛平時的為人,對癥下藥,6次上門做工作,與他們交朋友,講道理,講法律,關心他們的生活,幫助他們解決困難,通過動之以情,曉之以理的耐心細致的工作,兩位同志將惠農資金交還給了村委,并向村民做了檢討。真心換真心,干群關系變成了魚水之情,群眾和睦了,飄坪村和諧了。歐光垣同志這樣處理群眾矛盾糾紛案例不勝枚舉。
相信,在飄坪村脫貧致富的道路上,有歐光垣“第一書記”的引領,領飄坪人民將昂首闊步,過上幸福甜蜜的生活。